大河网讯 太行山脉巍峨依旧,烽火记忆从未褪色。在豫北大地的辉县市,这片曾见证八路军一二九师浴血奋战、孕育出太行精神的红色土地上,如今正谱写着一曲金融助力振兴的时代新歌。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以精准滴灌的信贷服务,让红色基因传承,让特色产业扎根结果,让老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红色土地上的金融“及时雨”
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,洒在辉县市沙窑乡南坪村的“隐舍壹号”民宿庭院里,老板鲁馨晖一边忙着指挥工人摆放新到的茶具,一边笑着向记者感慨,“两年前,这里还是漏风漏雨的老房子,根本不敢想能变成现在的模样!”
2023年,经营民宿多年的鲁馨晖看着周边村庄陆续兴起的精品民宿,心里既羡慕又着急。自家老宅因年久失修难以吸引游客,500万元的改造资金像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。就在他准备放弃时,邮储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崔超踩着山间露水找上门来。“当时崔经理穿着沾着泥点的皮鞋,手里拿着厚厚一沓资料,坐在我家炕头上讲‘民宿贷’政策,说最高能贷300万,手续简单,利率还低。”鲁馨晖至今记得那个场景。三天后,邮储银行200万元贷款到账的短信提示音,成了他那段时间听过最动听的声音。如今的“隐舍壹号”,既保留了太行山民居的古朴韵味,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,古典与现代交融,获得了天南海北游客的喜爱,入住旅客络绎不绝,成为当地的新地标。
同样因金融活水焕发新生的,还有南寨镇兵部站村,这个小村庄曾是八路军兵站所在地,如今青砖灰瓦的“红色记忆·太行山居”精品民宿集群依山而建,将革命历史体验与生态休闲深度融合,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,村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。
特色产业链上的“助推器”
走进冀屯镇的食用菌产业园,智能温控大棚里弥漫着菌菇的清香。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,喷灌系统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自动启停,工人们正忙着采摘饱满的香菇。这些现代化设备的添置,得益于邮储银行的“菌菇贷”产品。
在辉县市,像“菌菇贷”这样接地气的金融产品还有很多。近年来,邮储银行结合当地市场特色,陆续推出“菌菇贷”“民宿贷”“养牛贷”“石墨贷”“变压器贷”“弹簧贷”“食品加工贷”等10余种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的贷款产品。仅今年上半年,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就投放贷款超14亿元,重点支持了上八里镇、沙窑乡的民宿产业,冀屯镇的香菇产业,北云门镇的变压器产业和南寨镇的石墨产业发展。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的工作人员跑遍了辉县市各个乡镇,哪里有特色产业,哪里就有邮储银行的定制化金融服务。
金融活水的浇灌,让老区的产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。过去“靠天吃饭”的农业,如今插上了科技的翅膀;曾经零星分布的手工作坊,成长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;闲置的革命旧址,变成了红色旅游的打卡地。
千家万户门口的“服务站”
金融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,让老区群众的生活发生着看得见的变化。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在当地积极组织召开“百县千镇万村”行动推介会,介绍金融产品,了解群众需求,建成信用村319个,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贷款支持。支行的信贷客户经理们带着移动展业设备奔走在田间地头,往来穿梭在大街小巷,成为一个个“移动的金融服务站”,农民群众干着农活就能申请到贷款。
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还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、防范网络诈骗、防范非法集资等一系列金融宣教活动,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的金融素养和安全意识,守护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帮助群众跨越“数字鸿沟”,用上更加安全高效的现代化金融服务。老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显著提升。
暮色中的太行山脉,轮廓如当年军民并肩作战时的坚毅脊梁。邮储银行辉县市支行办公室的灯光下,工作人员还在整理贷款资料、研究特色产业。金融活水仍在持续奔涌,在这片红色土地上,它不仅是资金的流动,更是对太行精神的诠释与延续。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滋养下,革命老区的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(樊树兴 申佳加 张琳)
编辑:林辉审核 :莫韶华
盛达优配-厦门股票配资开户-股票配资靠谱公司-可靠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