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军第23师团在诺门坎那场大战里可是出了大风头的。这个师团,1938年就建起来了,算是日军里头最早采用三单位制的那些部队之一。他们啊,刚练了一个月就匆匆上了战场,被发配到中国东北去看守边境。结果1939年诺门坎一开打,他们可吃了大亏。说到第23师团到底有多能打,好多讲诺门坎战役的资料都是含含糊糊的,顶多提几句战时增援的重炮啊、坦克啊这些技术兵种。那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这个师团到底是个啥配置,火力咋样。
总共有12869人,分为三个步兵大队(上面有个叫“步兵团”的指挥单位管着),还有一个炮兵大队,一个后勤大队,一个工程大队,一个侦察大队,再加上师团指挥部,就构成了整个部队。
步兵联队一共2909人,里头包括3个步兵大队,还有联队直接管的炮兵和联队部。说起来,常设师团里的步兵联队,人数快4000了。步兵大队的火力挺猛,有2门九二式70毫米的步兵炮,8挺九二式7.7毫米的重机枪,24挺大正十一年式的6.5毫米轻机枪,外加24个八九式50毫米的掷弹筒。
联队直接管的炮兵有两个小队,一个专门搞山炮,有4门四一式75毫米的山炮。另一个小队是速射炮的,配了4门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。
炮兵联队下面管着3个炮兵队伍,里头有2个野炮兵队和1个榴弹炮队。野炮兵队那边,每队都配了12门三八式75毫米的野战炮;榴弹炮队呢,则是12门三八式120毫米的榴弹炮。这样算下来,整个炮兵联队总共有36门大炮。不过啊,这些火炮都是老型号了,就像那个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,射程才5800米,早该淘汰了。再看看那时候的常设师团,人家装备的是三八改式75毫米野战炮和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,而且总共有48门大炮,分成3个野炮兵队和1个榴弹炮队,比我们强多了。
辎重联队的规模挺小,就两个中队,而且都是开汽车的。这两个中队,每个都有50辆1.5吨载重的车子,开起来挺灵活的。
工兵联队的规模挺小的,就包含两个工兵小队。它和那些常设师团里的工兵联队挺像,人数真的不多,说白了,也就相当于一个大队的规模。
得提一下,日军的那个三单位制师团啊,他们不搞骑兵联队了,改成了一个搜索大队。这大队里头呢,有一个骑兵中队,还有一个装甲车中队。那个装甲车中队,装的是7辆九二式骑兵装甲车,就是那种小坦克。
这个师团总共有大炮挺全的,包括了12门120毫米的榴弹炮,还有24门75毫米的野战炮,另外有12门75毫米的山炮,12门37毫米的快炮,再有就是18门70毫米的步兵炮。机枪方面,他们有72挺7.7毫米的重机枪,还有216挺6.5毫米的轻机枪,以及216个50毫米的掷弹筒。除此之外,他们还有7辆骑兵装甲车,每辆车上都装了2挺坦克机枪,还有1挺13.2毫米的大口径机枪和1挺6.5毫米的机枪。
从上面那些数字咱们能看出,第23师团的实力真没法跟常设师团比,也赶不上特设师团。而且啊,这些还只是写在纸上的数据,对于一个才建起来的师团,能不能真的把这些技术装备都配齐,还真不好说。你想啊,现在关里头正在打仗的日军好多师团,武器装备都已经不够用了。
聊聊第23师团的士兵能力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日本南方征召来的,而且很多都是新入伍一两年、实战经验不足的新兵蛋子。一直到诺门坎战役开战前的一个月,就是1939年4月那会儿,他们才开始接受野外的战术训练,紧接着就被火急火燎地推上了前线。
从实际打仗的情况来看,第23师团的战斗力其实挺不错的。在诺门坎那场大战里,他们硬是挺了好久,还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。苏军那边,坦克、装甲车啥的,丢了400多辆,大部分都是栽在第23师团步兵手里。不过话说回来,第23师团自己也损失惨重,是抗战开始后,日军里头第一个伤亡超过七成的师团级部队。诺门坎战役一打完没多久,第23师团就被提拔成了日军甲级师团,实力那是噌噌往上涨!
盛达优配-厦门股票配资开户-股票配资靠谱公司-可靠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